李强出席这一开幕式,释放重要信号
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:让古老的中医药...
中央纪委国家监委,最新通报!8人被...
张伯礼:“说明白、讲清楚“中医药疗...
加强涉外法制建设 营造有利法治条件...
爱国主义教育法表决通过,自明年元旦...
中方办宴,普京与中方高层并排入场,...
习近平致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的...
自贸试验区十年建设驱动高水平对外开...
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
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...
  >>  

联系我们:
《法制新闻联播网》由“一带一路法律专家委员会”“法治政府建设研究中心”主管。由《法制新闻联播网》编委会主办。由国源智库国际战略发展研究中心联办。
本网编委会,是由国家部委领导和公检法系统专家,新闻媒体行业资深人士组成。
本网以立足政法,宣传法制。弘扬正气,鞭挞丑恶。
开阔视野,警策人生。刊登各类法学理论,探索依法治国。本网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公安,检察,法院,司法,政法,纪检,监察,律协等相关部门协作;新闻信息互传联动。
办公地址:北京西城区月坛北小街13号院
投稿邮箱:f z l b w l @163.com

 

本网站声明
本网信息员闫海生,编号为:fzxwbwoo16号,采编证丢失,特此声明公告作废。
《法制新闻联播网》编委会
 2019年6月1日

 

当前位置  >> 首页 >> 
 
陈剑:从世界看中国,发展方位及努力方向 ——2024,朋友们新年好!
 发布时间:2024/1/11 浏览次数:202

来源:天道产业研究院 

    2023年12月23日下午,北京王府国际中心,新三届大讲堂第十一次讲堂,笔者应邀作“一个思想者的40年”汇报演讲。今天这篇短文,就是演讲报告第三部分内容:如何从世界看中国,如何从历史的长河中看中国。

     千年以来,中国始终是“天下中心”,“世界中心”,当然,这只是中国看待世界的认识。随着国人的视野开拓,人们发现,泱泱大国不过是地球村的一员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。现代人登月球而小地球。站得越高,看得越远,越能够清晰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,发展方位。

     从世界看中国,重要的是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。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是既成的、先定的,它就形成和存在于人类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之中。恩格斯在《反杜林论》中说: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就是“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”。

      一、发展方位

      2023年12月18日,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纪念。

     45年前的中国,那时人均GDP不足200美元,几乎80%中国人还没有解决基本温饱问题。但那时中国人似乎很幸福,因为全球三分之二的人民水深火热,很多国家的人民受尽剥削和压迫。打开国门才知道,谁才是水深火热?

      2023年,中国人均GDP大约为1.25万美元,经济总量17.7万亿美元,早已位居世界第二。45年来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进步。

     从世界看中国,中国发展处在怎样的历史方位呢?

     经济总量,早在10多年前,中国就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。人均GDP水平,中国与全球人均水平相近,全球排名70位左右。美国财经杂志《全球金融》发布了“2023年全球最富裕的国家/地区”排名。根据该排名,全球最富有的10个国家/地区人均GDP水平都超过了7万美元,是中国的6至7倍。美国作为全球最发达国家,全球人口第三的大国,2023年美国经济总量预计26.9万亿美元,人均突破8万美元,是中国人均水平6倍多。

     虽然中国人均GDP水平与全球平均水平相近。但中国问题是,严重的贫富差距,包括收入差距、财富差距,以及城乡差距,东西差距,使得大约70%以上的10亿中国居民,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全球人均水平。近期,甘肃、青海地震更是把中国贫困一面暴露出来。例如,此次地震灾区积石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,全县人均年收入仅为5000元,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000元,大多数人住的仍是土坯房、砖瓦房、木板房等简陋的房屋。虽然中国近年来脱贫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,但甘肃、青海地震显示出的迹象说明,在这些地区,脱贫工作仍然任重道远。

     此外,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有一些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,但还有一些,仍然是崇高理想,是未来努力的方向。

     从世界看中国,对中国发展方位有一个清晰认识,可以得出两点结论:中国只是地球村的一员,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;解决好中国自身发展问题,特别是提升落后地区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,仍然是中国各级政府重中之重。

      二、迅速发展的原因

     探讨45年中国取得历史性进步的原因,一直众说纷纭,有不同的认识。中国模式、中国道路的说法也十分流行。

    笔者认同这样一种说法,中国选择了市场化取向的改革, 从边缘起步,家庭联产承包,城镇个体经济,农村乡镇企业以及经济特区,星星之火,最后成燎原之势。政府逐步从经济活动中撤离,赋予经济活动更多、更大的自主权,最终告别了计划经济,实现市场化转型,由此确立了中国市场经济道路。这是中国45年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原因。

     道理如此清晰,少了一些管制,多了一些选择,有了更多自由空间,由此极大释放了市场活力、社会活力和思想活力。这是中国成功钥匙。

     从全球看中国发展,中国不是特例。二战后的日本、韩国,包括中国台湾,都有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增长。以韩国为例,二战后的韩国,一片废墟。50年代初,人均水平与中国不相上下。上个世纪60年代经济开始起飞,用了半个世纪努力,一跃成为新兴经济体一员,发达国家一员。2023年人均GDP水平超过3.3万美元。是中国2倍多。目前经济正在起飞的印度,已经连续保持十年经济持续增长,经济总量也从十年前全球第十位,2023年跃升全球第五位。按照目前增长态势,未来五年,印度经济总量将超过德国和日本,成为全球第三。

     中国没有任何理由骄傲。不仅如此,由于诸多因素影响,特别是计划经济思维没有很好清理,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遇到权力任性的挑战,影响了市场活力的释放,影响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。正因为此,中国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,是一个很大考验。因而,如何克服权力任性,如何进一步夯实全过程民主基础,人民有更多自由;如何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,如何给市场经济的基础和主体、民营经济增添持续发展信心,仍然是中国当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。

      三、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与原理

     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发展道路,自然要尊崇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与原理。道理很简单,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和原理,是人类社会几百年实践总结。

     从世界看中国,市场经济体制一般性规定,重要的是公平、法治和全社会的契约意识。中国当下情况是,公平还需要努力,法治基础还需夯实,全社会契约意识还需要提升。

     按照市场经济一般性规则和原理,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原住民,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活力之源。而国有经济,只是承担特殊的社会职能弥补市场失灵的手段。中国的民营经济,相对于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,是地道的外来新居民,几乎从零起步,真正发展不过30年。已经创造了“56789”的奇迹,而且是在占有很少资源情况下取得的。因而,如何尊崇市场经济规则和原理,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的效率优势,让更多的社会资源向民营经济倾斜,让平等原则得到真正贯彻,让法治精神渗透到市场经济方方面面,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,付出相当努力。

      四、制度文明现代化

     中国式的现代化,同样也要遵循人类现代化进程规律,由于与中国实际结合,自然有着中国自身特色。不然,就会影响中国现代化最终实现。

     从世界看中国,中国式现代化,实现难点是和制度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。

      我们至今对制度文明现代化缺乏深刻理解。特别是对政治现代化中权力之间相互制约缺乏清晰认识,对民主的普遍性原则和人的自由发展的认识,还需要进一步提升。  

     人的现代化,主要是指人的思想观念、思维方式、行为方式、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,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,人的心身灵三者和谐健康统一。人的现代化实现,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难点并面临诸多挑战。中国曾经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,虽然共和制国家建立已经113年,新中国建立也已经75年,但长期封建残余意识仍如影随行,人们对自由、创新、批评、民主、法治、科学等现代文明的认识,还有很大提升空间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的现代化进程。

     如果制度文明现代化不能够很好实现,缺少人的现代化,中国式现代化显然是不完整的。

     五、社会主义因素

     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。

     改革开放前,中国社会主义因素十分匮乏。45年改革开放,生产力快速发展,极大丰富了自身社会主义因素。

     从世界看中国,虽然自称自己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已经很少,但不影响社会主义因素在这些国家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不断丰富。

    与主要经济体,与发达国家相比,中国社会主义因素虽有较大丰富,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。例如,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机制的健全和完善,是社会成为“主义”最核心含义,也是法治精神,特别是宪法精神得到充分彰显的一种表达。笔者曾撰文认为,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机制的健全和完善,是衡量社会主义因素的重要内容。当下的情形是,由于利益表达与利益诉求机制并不十分通畅,中国居民表达自身诉求还有一些困难。而主要发达国家,在利益表达与利益诉求机制建设方面,较之中国,更为丰富。

     社会保障普遍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因素。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建立了全方位的社会保障,包括医疗保障、养老保障、职工职业健康保障等。虽然实现了广覆盖,但与主要经济体相比,整体水平不高。特别是中国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,更有着很大提升空间。因而,如何为中国居民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社会保障,还需要付出很大努力。

     社会主义因素,包括一国的人权保障。20年前,即2004年,中国政府把“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”写进了庄严的宪法,提升了国人对人权认识。20年努力,中国人权保障有了很大程度提升。1998年10月5日,中国政府在联合国签署了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》,说明中国对人权普遍性原则的认可。但中国的人权保障,虽有进步,但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,在人权和公民权利方面,还有诸多内容需要落实,特别是宪法赋予的公民各项权利,其实现还面临诸多困难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因素丰富。

     从社会主义因素分析,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历史必然过程。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在初级阶段。不断丰富自身社会主义因素,特别是丰富上述三个方面内容,仍是中国未来努力目标。

   

 
人民网 |  中国网 |  新华网 |  中国新闻网 |  新京报 |  中国法学会网 |  中国政法大学网 |  民主与法制网 |  最高检察院网 |  最高法院网 |  公安部网 |  司法部网 |  国务院法制办网 |  国家新闻办网 |  中央宣传部网 |  中国网 |  中央台央视网 |  光明日报 |  经济日报 |  人民法治 |  记者观察 |  中国反腐法治网 |  北京天一堂医药科技研究院 | 

关于本站 - 广告刊例 - 战略合作 - 区域代理 - 免责声明 - 招聘信息 - 联系我们

法制新闻联播网 
主管单位:法治政府建设研究中心   一带一路法律专家委员会   主办单位:法制新闻联播网编委会  京公网安备1101110212025号

版权所有:北京五湖四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  法制新闻联播网   投稿邮箱:
fzlbwl@163.com   地址:北京朝阳区西大望路合生财富广场写字楼501室